性吧

性吧

性吧动态

当前位置: 性吧 -> 性吧动态 -> 正文

铭记抗战历史,赓续红色血脉——性吧 党委开展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系列活动

阅读次数:日期:2025-09-12

为进一步弘扬伟大抗战精神,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,性吧 党委系统谋划,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的纪念活动。通过“观盛典、赏光影、听讲座、走实地”四位一体模式,引导广大师生厚植家国情怀、砥砺强国之志,汇聚起奋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青春力量。

九三盛典同屏共振——师生齐聚看阅兵

9月3日上午,长安校区秋阳正好,学院党委在长安校区理学院楼385会议室、教学东楼D1-303教室和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设置三个直播会场,师生早早到场、翘首以待,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别节目——九三阅兵仪式”在铿锵的进行曲中拉开帷幕。战机掠过大屏的轰鸣与现场心跳同频,有人不自觉攥紧身旁同学的手;当抗战老兵方队出现,一位白发老师倏地起身敬礼,后排的学生跟着全体起立,掌声夹着哽咽,久久压过了解说词。散场时,老师们表示,会把这种爱国情怀带到课堂上,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。对于广大学生来说,更应要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,好好学习,为国家发展贡献青春力量。

光影里的英雄史诗——红色放映忆八佰

9月6日傍晚,学院“光影漫谈”红色放映厅启动红色主题影片展映,首轮放映抗战影片《八佰》。四行仓库的爆破声响起时,有学生下意识抓住座椅扶手;镜头扫过士兵写下“舍生取义”那一幕,全场静默,只剩心跳与炮火同频,仿佛那四个字不是写在残墙上,而是烙在每个人的胸口。当“八百壮士”齐声报数时,观众席里不约而同响起轻声跟读——“一、二、三……”数字重叠,仿佛把散落的个体重新编进民族的方阵。观影后,青年学子自发撰写影评、开展微研讨,读懂“一寸山河一寸血”的精神密码,更加坚定科技报国、教育强国的使命担当。大家没有像往常一样急着离开,而是围着屏幕拍了一张合影,背景定格在“八百壮士”敬礼的剪影。那一刻,快门声像新的号角。

名师领航史海钩沉——大咖讲座析时局

9月10日上午,在长安校区教学西楼B3-305, 学院特邀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向阳教授作《世界大国竞合格局下的中国抗日战争》专题讲座。学院党委副书记樊文迪、组织员杨文琪、部分党员、2025级部分新生参加了本次讲座。讲座中,刘向阳教授从战争的逻辑、中国的抗日战争、大国竞合视域下的二战及启示与行动等四方面层层展开,史料结合,娓娓道来,宏观梳理了中国抗战的世界坐标,提炼了“落后就要挨打,自强方能复兴”的历史镜鉴。刘教授以宏阔的国际视角、翔实的史料案例,深刻阐释中国抗战的世界意义与当代启示。现场掌声迭起,师生们一致表示,将立足专业所学,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勇担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的青春使命。

行走的思政大课堂——探访旧址忆峥嵘

9月11日上午,学院再次组织师生赴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、西安事变纪念馆开展“行走的思政课”,学院青年理论学习小组成员、部分师生党员及部分新生参加了本次活动。在珍贵史料与现场讲解中,大家回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峥嵘岁月,深刻体悟“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”的历史必然。在周恩来曾经住过的斗室,大家盯着窗台上那盏复制的煤油灯,有的同学非常感慨:“原来‘信仰’真的可以有味道,是煤油混着黄土的味道。”大家掏出手机,拍下灯罩上凝成的油垢:“提醒我以后做实验熬不下去的时候,先想想这盏灯熬过了多少黑夜。”在西安事变纪念馆,讲解员讲到张学良将军“把天捅了个窟窿”时,天空恰好一声闷雷,大家抬头望檐角的风铃,那一刻,历史与现实像两束光,打在同一张年轻的脸上。一次次驻足、一场场凝视,化作“听党话、跟党走”的坚定信念,在青春赛道上跑出加速度。

历史因铭记而永恒,精神因传承而不朽。本次系列活动的圆满举办,营造了浓厚的爱国氛围,进一步激发了师生奋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。未来,学院将持续深挖红色资源,升级“党建+”育人品牌,把“家国情怀”嵌入总师型人才培养全过程,引导青年将抗战精神转化为攻破“卡脖子”难题的韧劲与闯劲,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贡献智慧与力量!

(文稿:杨文琪,图:宋永平、张瑞阳、审核:樊文迪、晁小荣)